“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毛澤東在《七律·長征》詩中,描述了紅軍將士在前有敵人堵截、后有敵人追兵的險惡環境下,發揚不怕犧牲、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以不屈不撓的革命斗志,連續突破了國民黨設置的一道道封鎖線,最終勝利到達陜北,書寫了中國革命史乃至世界革命史上戰天斗地、氣壯山河的英雄史篇。而翻越天險——樂昌市五山鎮大王山,是紅軍進入粵北以來遇到的第一座高山?!?/p>
大王山山脈一角。歐倫彬 攝
大王山是一座英雄的山,在大革命時期,山下的小王山村曾走出一位樂昌工農運動領袖陳德釗,他畢業于廣州工專學校,在讀書期間,受工農運動阿發展的影響,萌發追求革命的志向。1923年春,他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后來當上社青團小組長,并發展青年加入共青團。1925年春,受黨的委派,他以中央農民部特派員的身份回到家鄉樂昌開展農民運動,成立“樂昌縣農民協會籌備委員會”,陳德釗任籌備委員會主任。他把貧苦農民群眾發動起來,向貪官污吏、土豪劣紳作斗爭,要求廢除苛捐雜稅和不合理的債務等,使農民運動發展很快,并迅速擴展到全縣各鄉村。全縣10萬人中,加入工會和農會的群眾就達2萬余人,狠狠地打擊了反動派的囂張氣焰。受到了中央農民部的高度贊揚。在革命低潮時期,陳德釗和地下同志曾隱蔽在大王山上從事革命活動。令人惋惜的是,陳德釗在貧病交加中不幸逝世,年僅32歲,但是他的革命精神卻影響了當地一代又一代的革命群眾。當紅軍長征部隊經過五山大王山時,村民冒著生命危險給予紅軍寶貴的支持和熱心的幫助,有的無償救助紅軍傷病員,有的提供糧食和住宿,有的為紅軍作向導,有的搬運武器和重物,為跋山涉水遠道而來的紅軍安全經過五山和順利翻越大王山貢獻出一份力量?! ?/p>
大王山屬于五嶺中騎田嶺山脈之一,四周群山環繞、樹木茂密、荊棘叢生,兩側都是懸崖峭壁,中間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可以通行,與九峰鎮漿源村只有一山之隔,可是陡峭的山路崎嶇難行、險象環生。1934年11月6日,紅軍長征部隊在突破敵人設置的第三道封鎖線,冒雨翻越大王山時,一些戰士和騾馬稍有不慎便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p>
時至今日,我們從許多將士的回憶錄中均可見翻越大王山的艱難險阻。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編輯、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的《萬里征途第一站——紅軍長征在廣東》中對于大王山這樣描述:“11月6日,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二師第五團先后冒雨翻越了大王山。大王山屬五嶺山脈,位于湘粵交界處,海拔1600多米,是紅軍入粵以來遇到的第一座高峰……”《童小朋回憶錄·泥善薩》中說:“上了一個又一個,連上完了三個山頂,才算是上完了”。紅軍初始“大搬家”式的轉移在此顯得更是寸步難行。“只有那100多擔幾個人或十來個人抬的大機器爬了幾個小時也沒爬過去。”“兩班人輪流倒替著,100多人簇擁著這個‘龐然大物’用了足足兩個小時才爬過了四五米高的陡坡”(《裴周玉回憶錄·踏上艱難的征途》)。“到了險要地段,大家都格外小心,手拉著手小心翼翼地走著。前面走著的幾個戰士因為腳踩空了或踩在虛石塊上跌到懸崖下喪生了。每走一段懸崖都有這樣犧牲的同志。幸存下來的同志一邊流著眼淚,一邊咒罵該死的老天爺,咒罵這該死的沒完沒了的大山……”(《裴周玉回憶錄·踏上艱難的征途》)。蕭鋒在《長征日記》中記述,走了半夜,“因為路滑,一不留神,摔到山溝深淵中去了。幸好半山腰的叢樹將我擋住,沒有再往下滾。我使勁大喊‘救命——!’正好師部經過,同志們發現我摔在下面,趕緊向師首長報告,李聚奎師長和譚政主任叫戰士打著手電,用繩子和幾副綁腿帶把我吊了上來。”“把機器抬上來又搬下去,越過了一個又一個險坡,爬過了一道又一道山梁。每一個陡坡,每一道山梁,每一段懸崖都留下了紅軍戰士血的足跡,都留下了長眠的親密戰友”(《楊得志回憶錄》)。“‘砰’的一聲,前面的跌下去了,后面的大笑起來。笑的人嘴還未合攏,自己又像滾西瓜般地溜下去了,有的是跌下深崖去了,在崖底下呻吟,馬也掉下去了,飼養員站在路旁哭,戰士們都成了泥獅子”(《彭加倫回憶錄·大王山上行路難》)?! ?/p>
由此可見,雄偉險峻的大王山給英勇無畏的紅軍將士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 ?/p>
另外,蕭鋒在《長征日記》中還記錄:“1934年11月9日,周恩來副主席說:‘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光明和前途,要提高信心和勇氣,不要被困難嚇倒……大王山看上去高不可攀,但我們不是也闖過來了嗎?’周恩來將大王山與紅軍所遇到的困難做類比,從側面反映出大王山是紅軍開始長征以來遇到的第一天險。而毛澤東翻越大王山后,面對逶迤的群山,雄偉壯麗的磅礴氣勢,感慨萬千地寫下了“五嶺逶迤騰細浪”的壯美詩句?! ?/p>
這些佐證材料,為樂昌正在如火如荼全面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樂昌段)建設和實施“百千萬工程”建設,打造“紅軍首越天險——大王山”項目提供了有力的史料支撐?! ?/p>